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湖揽胜 > 详细介绍
玄武湖樱花大道除了花美,还有......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329.jpg

金洪源 摄

如果说玄武湖是南京的点睛之笔,那么樱花大道就是玄武湖的点睛之笔。走过鸡鸣寺路,一进入解放门,湖山入眼,豁然开朗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335.jpg

樱花大道在解放门外武庙闸至玄圃之间,这里山、水、城、林相依,三藏塔、药师塔相对,武庙闸和玄圃掩映在烟柳中,呈现出一派“城外湖皓白、湖外山苍翠”的美丽画卷。一到春风三月,这儿1800多株、12种樱花次第开放,美不胜收,是南京新晋的赏樱打卡点。

可以说,这一带美丽的是风景,厚重的是文化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339.jpg

一、武庙古闸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643.jpg

武庙闸是南京城最早的水关。

史前时期,秦淮古河道从此处经过。公元239年,孙权诏令开凿潮沟,北连玄武湖“以引江潮”,南北水系由此贯通。公元267年,后主孙皓建昭明宫,开城北渠,引湖水巡绕殿堂,并在此设置了武庙闸的前身——北水关。

到了明洪武年间,朱元璋在建城墙时,将原有水关扩建成大闸,时称“通心大坝”。清同治年间,由于将城墙另一侧的府学旧址(今南京市政府大院内)改作武庙,此闸更名为武庙闸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647.jpg


武庙闸是南京城市南北水系的重要节点。

今天的南京市区以紫金山、富贵山、九华山、鸡笼山、北极阁一线山地为界,南部为秦淮河水系,北部为金川河水系,玄武湖属于北部水系,而连通南北水系的节点就是武庙闸。玄武湖湖水通过武庙闸后,经过珍珠河、抵达珠江路浮桥后,沿着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城壕向东,经过南唐时期的竺桥后一路向南,在淮清桥桃叶渡一带,汇入十里秦淮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650.jpg

武庙闸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水利建设水平。

郭湖生先生在《中华古都》中称赞说:“此种铜闸,在故宫内五龙桥金水河穿过宫城处也有发现。国内罕见,仅南京明城有此数处遗物,表现了明代的科学技术高超水平,非常珍贵。” 2003年,武庙闸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,其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技术具有重要价值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653.jpg


二、《台城》往事

在樱花丛中,静静地矗立着一座晚唐诗人韦庄的雕像。雕像一角雕刻着他的名作《台城》:

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。

无情最是台城柳,依旧烟笼十里堤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659.jpg

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1000多年以前韦庄也是这么想的。六朝时期玄武湖是皇家园林,南岸宫阙林立。虽然建康城被毁,但这一带依旧山川秀美湖光潋滟,六朝遗迹隐约期间,因此,唐宋时期这儿成为了那些文人骚客到南京旅游的一个“凭高吊古”网红打卡点,吸引了许多大咖。他们用诗眼看天下,诞生了许多金陵怀古名篇,晚唐韦庄的《台城》就是其中的翘楚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01.jpg

更为出彩的是北宋的著名词人周邦彦,在一个深秋的傍晚,他到此访古寻幽,触景生情写下了《齐天乐·绿芜凋尽台城路》一词,结果备受追捧,从此,宋词中多了一个词牌《台城路》。宋词词牌很多,至今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个。但用风景名胜的名称做词牌的,除台城外绝无仅有,这也是玄武湖、乃至南京在诗词文化中独一无二、独树一帜的地方。今天,许多诗人还喜欢用《台城路》填词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05.jpg

三、黑龙潭的故事

樱花大道面对的玄武湖西南湖水域,历史上曾被称作黑龙潭,黑龙即扬子鳄被发现的地方。因此关于玄武湖名称的起源,有一种说法相当流行,就是有黑龙出现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08.jpg

根据《宋书·符瑞中》记载,448年五月,黑龙先后两次在此水域被发现。明代《南京刑部志》指出:“西南水独深而澄,曰黑龙潭,即元嘉龙见处。”明代《后湖志》称之为“龙津”,即龙池:“旧有祠,可祷。湖中,惟津下深不可测。志载,有黑龙起其中。”

黑龙就是扬子鳄。六朝时期玄武湖与长江相连,面积约为今天的4倍,有扬子鳄亦属正常。彼时玄武湖南岸宫阙林立,鸡笼山南面是“御花园”华林园,覆舟山一带是皇家“度假村”乐游苑,并有帝王专用的驰道直达,游人众多,所以提高了扬子鳄在这一带被发现的几率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10.jpg

黑龙这什么会被视作祥瑞呢?这与秦始皇有关。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记载,黄帝、夏、商、周分别得土德、木德、金德和火德,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,曰:“今秦变周,水德之时。昔秦文公出猎,获黑龙,此其水德之瑞。”

四、偷建的玄圃

关于玄圃,有许多美好的传说。在《山海经》《淮南子》中,玄圃是传说中的“黄帝之园”,充满了奇花异石,“登之乃灵,能使风雨”。关于其名字的由来,宋末元初的史学大家胡三省进行了考证:“自萧齐以来,东宫有玄圃。昆仑之山三级,下曰樊桐,二曰玄圃,三曰层城,太帝之所居。东宫次于帝居,故立玄圃。”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16.jpg

玄圃是齐武帝之子文惠太子萧长懋瞒着他父皇,用竹子作掩护偷偷建造起来的。此后玄圃成为南朝太子的东宫,包括昭明太子萧统、梁简文帝萧纲、陈后主陈叔宝都曾在此居住。

玄圃真正出名的是因为梁太子萧统。萧统广结英才礼贤下士,使玄圃成为了文人学士的向往之地。投桃报李,这一时期的诗人常用玄圃入诗。萧统性爱山水,后来古玄圃中的善泉池就是萧统所凿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19.jpg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21.jpg

《景定建康志》的记载:古玄圃中“有明月观、宛转桥、徘徊廊,内作净明精舍”;“中有亭榭、洲岛,曲尽幽深之趣。”今天,其主要建筑的名称出自历史记载,其造园手法充分体现了六朝时期崇尚自然、表现自然的园林风格。正因为如此,2010年玄圃建成后,就成为了“六朝文化地标”。六朝的玄圃、明朝的城墙、今天的紫峰构成了奇妙的空间组合,漫步玄圃,时间仿佛在穿越,目光也会不由得深邃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3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317154732.jpg

作者:胡凯

原发于南京玄武湖景区公众号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-3878hLJ2jnQe-xopDUo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