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湖揽胜 > 详细介绍
圣谕亭,一个都市中的“隐士”

圣谕亭,一个都市中的“隐士”

 

行不更名坐不改姓,这位隐士就是玄武湖环洲郭璞墩上的圣谕亭。之所以说它是隐士,是因为它遭遇了现代版的狸猫换太子,真正身世几乎无人知晓。

圣谕亭——亭子中的隐士

大隐隐于市,圣谕亭的隐士派头十足。首先隐居地点张扬,郭璞墩既是市文保单位,又是玄武湖的制高点,一出玄武门不到200米就到了。其次它故作高深,无扁额、无对联、无简介,仅亭中石头上“郭璞仙墩”四个字,刻意明示着身份。

伪装很成功,到此一游的人理所当然地以为它就是为郭璞所建。如果将信将疑,一上网百度,会发现答案与想像的不谋而合:明嘉靖皇帝钦仰他一身正气,下旨在此墩上设圣谕亭,供人凭吊”如果还要刨根问底,《玄武湖史话》的也大同小异“明嘉靖年间,世宗皇帝颁旨在玄武湖郭璞墩旁建圣喻亭,以示对郭璞的纪念,意在要求军民以郭璞为楷模,共同遵守道德和行为规范。” 二者的表述有些许差异,如果非要吹毛求疵,那只有拜读《后湖志》了。

为什么呢?因为从洪武十四年(1381)开始,玄武湖被朱元璋列为皇家禁地,辟作后湖黄册库”,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档案馆。《后湖志》是以湖为名的馆志,是“馆长”赵官、万文彩等牵头编辑而成,是了解明代玄武湖的不二选择。既然都说是嘉靖皇帝敕建的,溯本清源,当然要看看馆志了。

隐士也有苦闷

通篇文言文,《后湖志》读起来吃力乏味,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收录诗文的卷之十一。此卷《郭公冈》一文中提到:“嘉靖甲申冬具奏,建圣谕亭其上云。”这14个字应该就是百度百科和《玄武湖史话》关于此亭的出处了。由于只有基本信息,因此有了联想空间,它们将“圣谕”解读成给郭璞建亭的诏令。这无可厚非,谁叫它在郭璞墩上了呢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,况且郭璞那么强势。

郭璞东晋大文学家,被尊奉为风水学鼻祖,不仅“博学有高才”,还视死如归抗节不屈,被晋明帝视为第一忠臣。因此许多名人来凭吊过他。“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”诗仙李白来过。“因捋虎须死,还寻鱼腹居。”南宋刘克庄来过。不仅是文人学士,清代康熙、乾隆南巡时也来过。

这看似无懈可击,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史实:明朝玄武湖不对游客开放。想当年,文征明的侄子文伯仁在绘制《金陵十八景图》时,只好把“太平堤”——太平门外的一段湖堤列为第十四景。本土状元朱之蕃在编绘《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》、将“平堤湖水”列为第十一景时,感叹道:“湖中有洲,洲上置库以貯图籍,禁不得游。惟长堤障水,一望芰荷灿烂……不能舍去。”

名望再高、权势再大,玄武湖也不是想进就进的,更遑论平民百姓。一边是禁湖不让进,一边建亭 “供人凭吊”、“要求军民以郭璞为楷模”,逻辑出现问题了。其实隐士的心中藏着憋屈:馆志卷之十说得明明白白,仅仅一卷之差,我的身世就谬之千里啊。 

廉政亭——隐士真面目

时光拨回到嘉靖三年(1524),这时黄册制度已经实行了143年。“承平日久,弊伪渐滋。中间埋没诡寄、不明违例等项,一次多于一次,一年甚于一年。牛毛茧丝,不足以喻其繁;条分缕析,不足以语其劳。”为此,当年十一月,以彭汝寔为首的南京六科官员联名上奏,提出了七项建议,并得到了皇帝题准。其中第三项就是崇圣谕以作颓靡”。看看他们在奏章中怎么说。

 “累朝以来,节有天语训示。”《大明会典》的说法是“法例甚详”。文件太多了,在那些属于学霸、考霸的进士官员眼里,这不过是小菜一碟,自然不在话下。但对那些负责庶务的衙吏和“少壮识字”的差役来说,太难了。“臣等近以清查过湖,见得执事人等,无虑六百上下。人数既多,时有奸宄作弊。”队伍大不好带了,怎么办呢?“欲人之触目警心。”关键在于普法,为此他们绞尽了脑汁,想尽了办法。

“今之载诸湖志者,人不尽知。”传播面太窄。“书之纸榜者,时不甚久。”有次上面来检查“申明榜示”情况,馆长无奈“寻出旧日纸榜,各张破裂殆尽。”还尝试过把圣旨内容摘抄后粘贴到座位的墙壁上,这又容易污损,“则亦近亵而不安,往往宁废阁而不以张耳。”最后大家一商量,还真找到了办法,“暂用粉榜为出”,就是把“天语”雕刻到木板上。尴尬的是,数量太多“无地悬示”。于是,他们把目光转向了郭璞墩。

原因很简单。正好到1522年册库建到了郭璞墩下,正好墩上原来废弃的亭子基础还在,材料还能用。“随于正德以来新库之南墩上旧基,并原有亭料瓦石,一面葺治方亭一所。暂将已写先今题准敕谕,粉版悬挂,以申晓谕。”显然,圣谕亭不是嘉靖皇帝颁旨修建的,而是黄册库官员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后“具奏”的。

他们向皇帝报告的原因是对圣谕亭的“高度”不满意,认为层次太低震慑力不够,难以达到“崇圣谕以作颓靡”的效果,因此“仍乞敕下工部,通将大查题准圣旨,刻榜悬置亭上。则圣言得尊阁之地,而执事者亦庶乎尊所闻矣。”黄册十年一造,每逢大造之年各地方将黄册解送到玄武湖后,朝庭“委给事中一员、御史二员、主事四员,督同监生查对。事完,一同复命。”这就是大查。通过大查的黄册方可入库。大查题准圣旨相当于现在的“八项规定”,有意思的是,高悬这柄尚方宝剑的工作,他们特别奏请皇帝敕令工部负责。如此一来圣谕亭的地位就提高了,成为了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。

这个廉政基地,无论是对平时入湖公干的官员,还是对十年一次押送黄册入湖的,都深受欢迎。既能“面圣”聆听天语,又能欣赏美景,何乐而不为。“红亭结构碧云巅,烺烺龙章瑞日悬。”“人传此地蓬瀛近,天语遥闻玉辇来”……,从这些诗句来看,天语从此不再枯燥。《晚登天语亭》、《登天语亭望钟山》……,圣谕亭被诗化成天语亭,成为吟诗作赋的好地方

不应忽略的文化传承

 “亭高天语近,法大纪纲留。”圣谕亭一座明纲纪、示警戒的廉政亭,虽在郭璞墩上,却与郭璞丝毫沾不上边,更与嘉靖皇帝钦仰他一身正气”之类的风马牛不相及。

“天家亭榭倚云开,表里湖山赤壮哉。树古风高发灵簌,直疑天语自天来。” 1603年冬,南京吏科给事中祝世禄以《值湖》为题写下了学习心得,此时距天谕亭落成已近80年。41年后,天谕亭的真正身世随着明朝的灭亡、黄册库的消失和以讹传讹而逐渐被历史尘封。是时候让隐士露出庐山真面目了,这会让后湖黄册库的历史文化更显丰满。

 

   

20202月20